Friday, April 24, 2009

Breathe -- Taylor Swift

Taylor Swift 那張名為 'fearless' 的專輯是從同事那裡要來的,對她的瞭解僅止於電視廣告上所說的 '國民小公主',不知為什麼,她的曲風讓我想到很久以前一位叫 Shania Twain 的女歌手。

聽過一回後,這首 Breathe 讓個人的印象很深刻,裡頭還加入了 Colbie Caillat 的合聲:


以下是歌詞:

I see your face in my mind as I drive away
'Cause none of us thought it was gonna end that way
People are people and sometimes we change our minds
But it's killing me to see you go after all this time

Mmm...

Music starts playin' like the end of a sad movie
It's the kinda ending you don't really wanna see
'Cause it's tragedy and it'll only bring you down
Now I don't know what to be without you around

And we know it's never simple, never easy
Never a clean break, no one here to save me
You're the only thing I know like the back of my hand

And I can't breathe without you, but I have to
Breathe, without you, but I have to

Never wanted this, never want to see you hurt
Every little bump in the road I tried to swerve
People are people and sometimes it doesn't work out
Nothing we say is gonna save us from the fall out

And we know it's never simple, never easy
Never a clean break, no one here to save me
You're the only thing I know like the back of my hand

And I can't breathe without you, but I have to
Breathe, without you, but I have to

It's two AM, feeling like I just lost a friend
Hope you know it's not easy, easy for me
It's two AM, feeling like I just lost a friend
Hope you know this ain't easy, easy for me

And we know it's never simple, never easy
Never a clean break, no one here to save me

I can't breathe without you, but I have to
Breathe, without you, but I have to
Breathe, without you, but I have to

I'm sorry, I'm sorry ...

一首動人情緒的歌 -- 尤其在深夜時一個人聽 ...

Tuesday, April 21, 2009

我在宇老天氣晴 ...

4 月 12 日,生理時鐘接近老人的 老威 起得很早,為的只是從 08 年 11 月中以來念茲在茲的一件事 -- 帶著 Zero 上宇老。這件事延宕得很久 ... 久到 Zero 都已經累計了約 1700km 的里程才出發。

Zero 和我大約在 0640 時離開內灣、近 0900 時攻上了宇老派出所,熱情的警察杯杯替 老威 拍了張紀念照。不用說,Zero 是這天攻上宇老的第一台單車


靜謐、晴空萬里的 宇老 高點,沒有比這個更棒的自殘方式了 ...


話說回來,此次的整體時間與 小紅 在 08 年 10 月那一次相差無幾,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在過了 竹60 - 14.5 處到終點為止,肌耐力不足的 老威 大概發生了 3 ~ 4 回的抽筋,不過看著終點越來越近,也就不想放棄,最後還是撐了過去。

這一回讓個人瞭解到的是公路車確實有其騎乘的門檻 -- 尤其在連續的爬坡路段,雖說 Zero 不是正統的 公路車;有 3 個前大盤,即便個人沒有用卡踏,騎得辛苦卻是不爭的事實,或許在磨掉第一組外胎 (3000+ km) 後會考慮再來挑戰一次。

Bonus:回程途中經過的X具神 (大概在 竹60 - 3 附近),是男人都該停下來拜一拜 ...


BTW,從宇老頂點向下約 20 km 的連續下坡也花了我整整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一方面是剎車還是剎到讓輪圈發熱;另一方面 ... 竹60 的路況真的很爛 ...

P.S.:最小齒比 30-25 的 Zero 與最小齒比 30-26 的小紅在 GCM 上仍然有著約 30cm 以上的差距,可以明顯理解到何者較費力。

Monday, March 02, 2009

很棒的 MTB 路線

託 D 的福,如果不是他跟著我走完這條路線,我不會曉得全程有多長,又 ... 爬了多高;也感謝我的新背包 '粉威',否則,我也不會在 2 月 22 日早上被 D 抓包。

北埔→觀音仙水→南庄→獅頭山

一條很美的路線,沿途景點不少,也不乏吃飯的去處,更不乏瘋狂的下坡和上坡段,希望找時間與 老盒子 的成員同行。但話也要說在前頭:這條線不適合昨天才牽車的朋友,更不是 淑女車 路線。

我想 D 講得很公道:這是合適單避震 MTB 的路線。對 公路車 而言,部分的路況很壞,有幾個坡連抽車都可能 '定桿',但整體說來終是 瑕不掩瑜。

首先,是擁有 11% 坡度的 寶山第二水庫。


經過 北埔老街 後,一陣亂繞就到了 北埔冷泉。


接下來走 '觀音仙水' 的方向 (右轉) 而不上 五指山。


觀音仙水的所在地,或許真的到了該地後會更瞭解為什麼那裡會需要 '觀音大士'。


出了 觀音仙水 後要前往 仙山 的方向,是需要燃燒 小宇宙 的地方 ...


沿途的野道。


Zero 的車頭方向是往南庄,回頭則會前往另一個有名的景點 -- 山上人家。


熟悉這個 南庄 的界碑嗎?上一回的 玩命之旅 就是在過了這個界碑之後。當然,這裡已經是整個路程的最高點,小宇宙 應該也爆得差不多了。


粉威、老威 和 Zero

之後會沿著 南庄風美道 (途中會經過 山行玫瑰) 一路下滑到 124 縣道,順著走就會抵達 南庄老街,我們的出發時間約是 0830,走得很 casual,到這個地方差不多該吃中飯了。


回程的路上仍然是沿著 124 縣道走,就到了獅頭山風景區的入口牌樓,這個地方應該算是 '獅尾',取山路回到台 3 線是最短距離。


到了 竹 41 的轉角並不代表爬坡段結束喔!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 ...


過了高點後,在下坡的途中會來到這個 '水濂洞' 的休息區,不但有洗手間,還有 小蜜蜂 可以打。


這條線最後會由台 3 線上的獅頭山風景區牌樓鑽出來,回程的話 ... 走 三峰路 可能比較近,不過會有幾個坡讓人想要 'XXX' ...

若以 S 社為起迄,總路程大概是 65 km,託 D 同行之福,GPS 測得的總爬昇高量大概是 1200+ 公尺,因此如果沒有三兩三,這條線走起來會像拖死狗一樣 ...

對於 老盒子 的成員和我個人來說,我想現在只欠一個適合出遊的豔陽天 ... 吧?

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峨眉湖、北埔輕鬆行!?

受 代表 的請託,老盒子 在 2 月 21 日舉辦了一次單車出遊,考慮到合適所有成員的路線,選定以 峨眉湖 + 北埔 的初級路線,但由結果來看,顯然大家對 '初級' 二字的定義有很大的分岐。

預定的成員是原本進攻 羅馬公路 的班底外加新同學 大阪 以及 凱特,不過 凱特 在出發前似乎出了小車禍而退出,我想 ... 和 凱特 釘孤枝的那台車子應該也不太好過吧?

隊伍在 代表 抵達後於 0815 出發,走向 寶山交流道 後直奔 三峰路,從 大阪 和某位 '砍掉重練' 的成員的狀況來看,這段路並不好玩!因此只好在 'the middle of nowhere' 進行一次休息,代表 甚至被要求早餐 '能吃多久就吃多久'。


事實上接到 三峰路 之後,路就變得好走很多,沒過多久就到了 富興老街,準備進入 峨眉湖 的環湖道。大家於是在 峨眉湖 的導覽處合影留念。


大部分的 成員 得到了騎 吊橋 的 '初體驗'。


轉進 十二分寮 後是一路下坡,突然隊伍不見了 ㄚ秋,過了一會兒才看到她小姐緩緩的出現,原來她的新座騎太高了,弄得連下坡都用牽的 ...


轉到大壩的另一邊,看來這個冬天有點乾,峨眉湖 的水位明顯變低很多。


老威 和 代表 在 大埔水庫 的地標合影 ... 另人訝異的是 代表 戒煙了!TMMD ... 下次出遊時要找誰陪我哈草啊?


在壩頂附近再度休息,史考特賢伉儷 看來完全沒被操到;代表 玩起了腿部按摩 (一度被誤以為在戶外除毛 ... );大阪沒喝酒看起來卻有點恍神;ㄚ秋 的招牌話 -- '累死我了' -- 已經累積了 5 ~ 6 次。


對 大阪 來說,看到 峨眉湖 牌樓就是值得驕傲的一刻!騎著性能不佳、龍頭還會自由擺動的小折撐到這裡實屬不易!下一回還是讓 小紅 出來接接客吧 ...


賢伉儷 的閃光照 ...


在台 3 線上一路折騰到北埔,最後在 老街粄條 用餐,不過這不是重點,代表 和 賢伉儷 倒是買了不少像是 肉乾、芋頭餅、蕃薯餅、柿餅 之類的東西,也算是另類的滿載而歸吧?


考慮成員的體力,最後由竹東取較平緩的遠路繞回園區,途中碰見這隻搞怪的火雞,只要學狗叫,牠就跟著叫,還不錯的玩具。


最後整個行程結束大約是 1420 左右,時間的控制尚稱得宜,或許對 賢伉儷 或 代表來說有點 '物足りない',但就農曆年後的熱身行來說應該還不壞吧?

話說回來,我相信最後走台 3 線繞竹東回家是正確的選擇 -- 畢竟只有一個長坡,而另一條較近的道路必須跨過 寶山第二水庫,有兩段要命的坡 -- 尤其是接近園區的那一個又陡又長,如果真的把 大阪 拉到那裡去,只怕她回家後會立刻會放火燒車 ...

另一方面,如果要能滿足更多的老盒子伙伴,下一回出遊時可能得把路線的 '高度' 放得更 '平' 一點 (其實有一條 90% 平路的 竹南←→新竹 環狀線) ... 期待下次再和大家一起出遊囉。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檔位計算器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發現了一個很好玩的工具:

Gear Inch & Shifting Pattern Calculator

在單車車主對愛車的 大盤、飛輪 以及 輪徑 狀況都瞭解清楚的前提下,上面這個頁面可以計算所有齒比的組合所能表現出的速度,moreover,馬表只要有均速,甚至可以概略的得知自己的轉速大約是多少 rpm。

接下來以 Zero 為例,帶所有的來訪者對這個工具 go through 一次:


由於我們要計算多種速度的組合,所以在 1 的部份,我們選擇 'Calculate in Multi-speed mode'。

在 2 的部份,頁面要求的是輸入 前大盤 的資料,不管您的車有 3 大盤或 2 大盤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想算幾個大盤。而多餘的欄位就輸入 '0',以 Zero 為例,她的大盤是 52/39/30。

3 的部份則是要輸入 飛輪 的資料,Zero 的 飛輪 有 10 個,分別是 12、13、14、15、16、17、19、21、23 以及 25。不過這裡我只用 12/17/25 來做搭配,當然,多出來沒用到的欄位就輸入 '0'。


在 4 的部份要輸入的是 輪徑,一般登山車是 26 inches、公路車則多半是 650 ~ 700mm,要求精確的話當然必須要由人坐上車之後再來量測,但我們取一個概略就好,選擇 701mm。

又,由於我們不是使用 '英制' 的國家,所以看 km/hr 會比 mph (miles per hour) 來得習慣,所以在 5 的部份建議使用 'Display in Metric Unit Measure',也就是 '公制'。

輸入完畢後,按下 submit 就會得到以下的結果:


我把 52 * 12 那一列幾個比較重要的欄位列出來:

CR*FWGCMMPRPKRT
52*12303.779.54104.791:4.33

CR * FW (52 * 12):
CR 指的是 大盤 的齒數,FW 則是 飛輪 的齒數,52 * 12 是 Zero 的 30 段變速裡最高速、踏起來也最重的一個組合。

GCM (303.77):
原文是 Gear Centimeter,用這個做關鍵字在 Google 上怕是搜尋不出什麼名堂,反而要用 'Gear Inch'。而 Zero 在 52 * 12 的齒比下有 303.77 的 GCM 是什麼意思呢?

要解釋這個部份,必須提到下圖這部古老的英式單車:


這種車有個名字叫 'Penny-Farthing',兩個字都是是 英磅 裡的一種幣值,penny 是 1 分錢 (cent),Farthing 則是 0.25 分 (quarter penny,似乎已經不存在),如果把一個 penny 以及一個 farthing 的硬幣並排,就會像下面這個樣子:


是不是很像那台老式英國單車的兩個輪子呢?這即是 'Penny-Farthing' 的由來,而 'Penny-Farthing' 的踏板和前輪的比是 1:1 的 (也就是說踩踏一圈、前輪轉一圈)。

事實上 GCM 303.77 的意思就是說:當 Zero 在 52 * 12 的齒比下就相當於騎一台前輪直徑為 303.77 cm 的 'Penny-Farthing' (兩個林志玲的腿也沒這麼長 ...)!當然,這很容易就想像得到當 Zero 用最大齒比來起步的話是會出人命的。

M (9.54):
在 52 * 12 的齒比下,Zero 的踏板轉一圈,會前進 9.54 公尺。

PRPK (104.79):
在 52 * 12 的齒比下,Zero 行進 1 公里的路程,踏板必須轉 104.79 圈。

RT (1:4.33):
齒比,4.33 = 52 / 12。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 '6' 的部份,在預設的情況下,'Cadence Range' 是由最低的 85 到最高的 110,step 是 5,這個意思是針對每一個齒比,想看從轉速每分鐘從 85110 轉 (間隔為 5) 的情況下會得到多少速度。這裡我們就先不改了,直接按下 'Cadence KPH' 就會得到下面的結果:


以 39 * 17、也就是第 5 列為例,在每分鐘 100 轉的情況下,時速大約是 30.31 公里。換句話說如果我的馬錶只有時速沒有轉速,在得知自己所用的齒比的前提下,用這個檔位計算器 大概 也可以知道自己的腳力每分鐘能踏到多少轉。以 老威 的腳力,在 52 * 12 的齒比下所拉出來的速度換算,每分鐘大約也只有 75 轉左右,看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這個玩具吧!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四進羅馬

由於和 H 社跑了一趟 '不完全燃燒' 的行程,事隔一天 (1 月 18 日) 帶著 Zero 沿羅馬公路直奔大溪老街,早上 0740 出發,1620 如願在天還沒黑之前結束行程,不僅在路上碰到不少可愛的人們,也把自己的 HP 燒得一乾二淨 ... -_-

羅馬公路 + 大溪老街

總計 135 km 的距離,也許是騎得太用力,就在接近羅馬公路的出口時 (約 61km 處) 就已經兩眼發黑,不得不吃點東西補充體力,也多休息了 30 ~ 40 分鐘,同時更體驗到已經來過這個路段兩回的 小紅 真的是比 Zero 要疼我 ...

年後,搞怪實驗室的 Y 在年假結束後的第一個週末突然表示想去挑戰這個路線,在 S 社的鐵馬女軍團成員裡,Y 是極少數 '可能' 完成這個路線的人,再說她又拉了 H 當墊被,然後連相當可靠的 D 都表示要參戰,讓人放心不少,也就沒有不點頭的道理。

於是一個 4 人小組在 2 月 7 日攻向了 羅馬公路 以及 石門水庫,可笑的是拉車的自己居然在睡過頭,弄到 0800 才正式出發,這下子騎到開燈應該也是難以避免的了。

只要有 H 在,路上就會有怪事,這傢伙穿了車褲和卡鞋,在 120 縣道上就 '蠢蠢欲脫',得到的報應就是半途爆胎。


成員在羅馬公路的入口處合影,左起是 H、Y 以及 D。


然後 ... H 還是忍不住脫了 ...


Y 的實力真是不容小覷!在 馬武督部落 這塊石牌前的前的上坡段,H 居然被她給海放!


隨後而到的 H。看起來好像剛從家樂福採購完畢,還花了 1 塊錢拿個購物袋 ...


陽光在 '地球村' 的附近露了臉,如果全程都是這種天氣,不曉得該有多好。


接下來就到了 羅馬公路 最長的一段上坡,一般而言都會把這段坡以 金鳥樂園 為中繼站分兩段來騎,想不到還是 Y 衝在兩個男生的前頭。


她是人妖吧?

接下來是一路玩相機的 D,玩到被 Y 放了 5 分鐘。


H 隨後到達!個人對那個塑膠袋實在很有意見,看起來活像遊民 ...


然後到了 圓山商店,這是我每一回來羅馬幾乎都會駐足的地點,3 個人開始野餐。


全體隊員唯一的一次合照,這個點對於騎羅馬公路的朋友其實是個不壞的精神指標,畢竟看到了石門水庫,代表出口真的已經快到了。


Zero 在 1318 衝出羅馬公路。


印象中 小紅 好像沒和這張招牌照過相 ..

成員在 羅馬公路 的招牌合影留念。而隊伍往台 7 線角板山開拔時,已經是 1357。


接著 Zero 在 1418 時攻上了台 7 線高點的萊爾富,等待的時間卻越來越長,大約到了 1440 時才集合完畢,H 雖然看起來很累,但還保有發作的體力。


經由 D 的介紹,我們在 角板山形象商圈 用餐,東西吃進嘴裡時已經是 1510,當然還是依慣例:早上遲到的人買單。


商圈的一景,最有名的好像是香菇類的東西,雖說是高普林食品,但我很喜歡。


接下來前往石門水庫的 大灣坪收費站,Zero 和我在這個制高點等了快 30 分鐘 ...


H 才緩緩的出現,他什麼時候把褲子穿回去的啊?


姍姍來遲的最後兩匹,Y 的臉看起來像剛拍過美白保養品 (化粧品?) 的廣告。


最後大家偷了懶,選擇從 118 縣道 -- 繞遠路但較平坦 -- 由竹北回來,在自強南路上的 7-11,3 人組又開始補充熱量,時間?則已經過了 2000 了 ...


我們在 2050 左右回到公司 -- 在外面混了超過 12 小時的時間,對於這條路線比較公道的講法是:羅馬公路本身並不難,但再加上台 7 線 角板山、大灣坪 以及台 3 乙線的爬昇,這種長距離加上上坡段的 '波狀攻擊' 對於較為一般的單車騎士是容易造成高自殺率的!可以說最要命的地方在於 "過得去桃園",但 "回不來新竹"。

話說回來,這條線由於全程都是柏油路,對於 公路車 的訓練是相當合適的。